教学文件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学工作 >> 教学文件 >> 正文

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培养目标

面向黑龙江与长三角地区新能源车辆研发与设计、制造产业发展需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能够在新能源汽车研发、整车制造、零部件生产等先进的设计与制造企业从事新能源汽车设计、试验、制造与检测及生产管理等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预期在毕业5年左右,能达到以下目标:

目标1:能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政治、人文和科学素养,恪守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公德。

目标2:能够持续跟踪和学习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前沿知识,具备工程实践能力,综合应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胜任新能源汽车设计、试验、制造与检测、生产管理等工作。

目标3:具有符合岗位要求的组织与管理能力、有效沟通与交流能力,能在团队中有效的发挥作用。

目标4:能够通过自身或继续教育等途径拓展自身知识和相关领域的前沿技术,不断精进业务,做好职业发展,获得适应发展能力。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掌握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进行满足特定需求的新能源整车、总成、零部件和工艺流程设计,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新能源汽车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新能源汽车设计、试验、生产等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新能源汽车工程领域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与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杂新能源汽车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利用一门外语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和合作。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主干课程

汽车构造、汽车电子控制与传感器技术、汽车理论与内燃机原理、电机与拖动、新能源汽车试验学、汽车制造工艺学、动力电池与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设计、车载网络技术。

四、学制:四年

五、毕业合格标准

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完全部必修课程及规定的教学环节,考核合格;其中包括完成相应的公共选修课及专业选修课的考查并通过,完成本专业的毕业设计(论文)并答辩通过,可获得本科毕业证书。

六、授予学位类别:工学学士

七、人才培养方案(见附件)

 

上一条:车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闭